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不剁手,不吃土,双十一抢购“诗意”—— 跟范子烨教授畅谈陶渊明
来源:学院整理 发布日期:2015/11/13 点击量:

“我很欣赏我们树人大学的校名,因为在中国很少有学府的名称以‘人’为寓意,同时‘树人’二字让我联想到陶渊明田园诗中‘以人为本’的观点,与‘陶诗’所特有的美好境界相契合。”

1111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导、文学博士范子烨教授作客树人大学人文大讲坛,就“诗意地栖居与无依的孤云——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及其深隐的政治背景”一题展开讲述,院长林家骊教授出席并担任主持,现场“诗意”气息浓厚。

陶渊明是著名田园诗人,政治地位不高,但在二十四史中的三部《晋书》、《宋书》、《南史》中均有“传”,的确是开了“隐逸诗人”的先河,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上,竟无人可与之相比。他的诗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淳朴和高尚、洁净与美丽,每当我们品读他的《归园田居》五首,总会感到有一股温和温暖、和缓和谐、轻盈轻柔的微风从一个光明世界的窗口吹来,一种“深刻之单纯与单纯之深刻”的审美况味将我们层层包裹,一种深隐的雄强的难以名状的弥沦万物的伟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这组诗的传世文本有众多异文,范教授经过科学的论证对它们进行甄别,他认为大家所熟悉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其原文应是“方泽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他通过古代与现代的计量方式换算,发现十余亩土地的住宅面积与陶渊明当时的居住条件不符,并且结合陶诗以往对“方泽”有关诗句的分析与解读,断定“方泽十余亩”是陶诗的原文,“方宅”则是同音致讹产生的异文,因为“泽”、“宅”二字的发音,无论是上古音、中古音,还是近古音,都是相同的,而“方泽十余亩”这句诗就非常令人回味。范教授表示,这类探知与品读使得研究陶诗更有趣味。

范教授还谈到了陶渊明隐逸生活的经济基础,通过陶渊明与谢灵运的经济状况的对比等,认为在当时的世族社会中,浔阳陶氏以及陶渊明本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物质待遇也非常不好。

陶渊明主动要求入仕,但为何最后又辞官归隐?范教授抛出的这个有关“陶诗”背景的问题引发大家积极思考。这得从当时的政治背景说起,有着文人傲气的陶渊明主动要求入仕,是陶渊明为保命向刘裕示好的手段,而后的辞官是为了不与玄桓闹僵关系而为。范教授认为,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与他的政治阅历也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一个不懂政治的人永远不会超越政治,一个没有政治情怀的人也永远不会有回归田园的梦想,陶渊明能够成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能够创写不朽的田园诗,也是由其政治阅历和政治素养所决定的。

范教授借用维克多·雨果对陶渊明的评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陶渊明的一生自觉地追求、蕴蓄着一种沉静的激情,一种纯粹的自然。他在回忆与反思中立足于现实,他追寻往昔的心境,审视当下的情怀,淡远而幽深,道德的净化与灵魂的升华使他的人格和他的作品凝结为一体,成为黑暗的专制主义社会中的一线光明,照亮了东方古国的沉沉黑夜,也照亮了人类通往平等、自由的康庄大道。”

“也许政治抱负的惨淡带给了陶渊明无限痛苦,但它却为他的诗歌结出一颗颗珍珠。”范教授的精彩讲演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与联想,“诗意”的背后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结束。

                                                     /新闻部 林沐涵 徐林芳    /新闻部 陈潇逸 王书琪

上一条:“西湖,你和日本有过多少往事” 记神奈川大学铃木教授的主题演讲
下一条:“西湖,你和日本有过多少往事” 记神奈川大学铃木教授的主题演讲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4-2020 开云·kaiyun(中国)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树人街8号   联系电话:0571-88297122   邮编:310015 浙ICP备:05015558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