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传承鲁迅精神 办好树人大学——跟随黄健教授体味鲁迅经典意义
来源:网络收集 发布日期:2015/10/23 点击量: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是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周树人”是鲁迅的原名,十八岁的他基于“立德树人“的初衷,选择这个精神符号冲破传统,解放思想;浙江树人大学建校30多年,秉承“崇德重智、树人为本”的宗旨,肩负这个思想之名务实求真,创新育人。“树人”,作为共同的祈愿,牵起鲁迅与树大的缘分;而这种缘分,又在浙江树人大学建立绍兴杨汛桥新校区之际进一步升华,使鲁迅的故乡与树大的新区共同结缘于美丽的绍兴。

   “历史是大浪淘沙的,经典也许会沉寂一时,但永远不会被遗忘。一个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对人性弱点有着深刻的审视。能看到国民劣根性,能参透人性密码,能对现世有前瞻价值,这,就是鲁迅作品的经典意义。”伴随着这铿锵有力的解读声,1021晚,浙江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浙江省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健教授作客“人文大讲坛”,为广大师生带来了题为《鲁迅的经典意义——兼谈我们今天如何认识和学习鲁迅》的精彩讲座,人文学院院长林家骊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黄教授从鲁迅的成长经历、求学生涯、婚姻家庭与作品赏析各个方面为大家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鲁迅。从鲁迅先生13岁时的家庭变故,两度异乡求学,遭遇“幻灯片事件”,再到挫折的感情生活,我们看到了一个文人的多舛人生。黄教授提出,正是这些经历使得鲁迅弃医从文,成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与古代知识分子有着“独立人格、自由精神”上的显著区别,而这些区别体现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成为恒久的经典。从对《狂人日记》中“救救孩子”的呐喊到对《阿Q正传》中“沉默的现代的矛盾的国民的魂灵”的批判,黄教授耐心地诠释了鲁迅笔下的病态人生与社会。在提到《野草》时,黄教授给大家提出了一个相当有趣的阅读意见:边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边读《野草》,以两者对伟大人物从面对命运噩运到扼住命运咽喉的共通的描述,更好地将自己带入作品中,理解鲁迅先生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批判意义,从而引起对当代的生活反思。

作为研究鲁迅的资深学者,黄教授深入浅出的演讲给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品味鲁迅的饕餮盛宴”,引起极大共鸣,最后的互动环节,师生提问积极踊跃,黄教授均给予详细解答。这是一次心灵上的洗涤升华,鲁迅的“立人”思想深深地在大家心中激荡,讲座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人文学院院长林家骊表示,鲁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他的“立国必先立人”的思想和树人大学的育人精神紧密相连,作为树人大学更应肩负起深入研究鲁迅,继承鲁迅精神的责任,建立鲁迅研究机构,借助高校优势,为杨汛桥、柯桥乃至绍兴市文化社会发展多出力、多育才,作出应有的贡献与努力。

                                         

              文/叶菁  徐赟  新闻部 陈霞裘瑜佳    /新闻部 陈潇逸张宇帆

上一条:我院学子在第五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大赛中取得佳绩
下一条:2014级秘书学专业召开短学期《综合实训Ⅰ》成果汇报会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4-2020 开云·kaiyun(中国)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树人街8号   联系电话:0571-88297122   邮编:310015 浙ICP备:05015558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