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空间维度:中国文学认识的补正——张国星教授作客人文大讲坛
来源:学院整理 发布日期:2016/04/14 点击量:

4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导、《文学评论》编辑部编委张国星先生作客人文大讲坛,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空间维度:中国文学认识的补正”的精彩讲座,讲座由人文学院院长林家骊教授主持。

“文学是人学,文学的本体是人”,张教授开讲就从人的认识谈起,他指出一切关于人的学问都应该纳入我们的认知体系中。耳熟未必能详,这是张教授对人们对身边事物认识程度的评价,他以一方水土养一方音乐为切入点,与大家分享了国内各地各民族的民歌和地方戏。音乐的旋律和表达是与其所在的空间紧密相关的,任何地方的民歌离开本土的语言和环境,都是非常怪异的。于是,生活于不同空间的人,由于水文、气候、地貌、物种、植被等不同,其生活方式、性格特征、思想方法、联想方式、言说习惯、语音系统和审美习惯等均有所不同。因此,空间内的自然因素和人文社会因素是作家的必然获得,也是他的文化基因,直接影响了作家的作品选择,空间维度产生的地方共性是文学作家的恒稳因素,即使其中有各种不同的个性,但这种地域性的抽象也将普遍存在。

张教授认为,现今许多仅以时间线为依据的史学叙述方法忽略了作家自身由于空间维度不同所产生的个性,其描述的文学史不尽完整,尤其更甚者会强加以不相关的理论和抽象概念,使其成为一种“残史”或是“伪史”。张教授从国内各地的文化特征,到不同地域关于“辣椒”的文化差异,普通话推广过程中的地域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文学作品的解读等,通过各种案例为我们呈现了空间对于各事物的影响与干预。正因为如此,我们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是需要补正的,亟需一种对空间维度的关照和思考。

张教授知识储备丰满,内容引人入胜,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张教授都作了一一解答。最后,张教授结合讲座主题,对同学们提出了“独立思考,不要被大众的惯性思维束缚,多读多看,拓展空间,放开视野”的殷切期望和叮嘱,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叶菁

上一条:“细品商隐生平作,道是无题却有题”—— 李中华教授作客人文大讲坛
下一条:让优秀成为习惯——人文学院在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中获优异成绩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4-2020 开云·kaiyun(中国)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树人街8号   联系电话:0571-88297122   邮编:310015 浙ICP备:05015558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