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树大出了个女林夕——记人文学院汉语言123班才女作家姜胜君
来源:学院整理 发布日期:2015/06/09 点击量:

不久前,由全球华人词曲作家协会、北京环球绽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2015·全球华人词曲作品创作大赛活动获奖名单正式公布。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123班姜胜君同学,原创歌词《背面朝阳》荣获2015·全球华人词曲作品创作大赛铜奖。

据悉,该赛事是一项具有国际性、专业性、权威性的艺术盛典。其宗旨是弘扬华人优秀文化,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促进全球华人艺术蓬勃发展,使中华音乐文化融入于全世界华人的生活之中,发现和培养更多华人优秀词作家和作曲家,使华人音乐文化在全球绽放绚丽的光芒。

姜胜君是人文学院汉语言123班的一名学生,从小热爱文学和音乐的她,小学时就曾在公共刊物上发表文章。高中时期加入校枫林文学社,担任校报主编。擅长朗诵、辩论和写作,尤其热衷歌词的创作。大学以来更是笔耕不辍,勤于创作,热爱文学,其古典的气质还被老师戏称为“树大李清照”。姜胜君的文学创作斩获荣誉诸多:其中,《殇》荣获第五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银奖;原创歌词《牵强的美丽》刊登于《词作家》2014年6月总第24期;原创歌词《背面朝阳》刊登于《星坐标》2015年第1期;原创歌词《逆行》刊登于《音乐新视听》2015年2月刊;原创歌词《梦游》刊登于《音乐新视听》2015年3月刊;原创歌词《凌晨一点》、《成全》刊登于《词刊》2015年5月刊。那么这么一位文艺才女青年,她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

记:胜君是从小就喜欢写作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自己对文学创作方面的热爱的?

姜:从小就发现自己对文学有强烈的共鸣。如果要具体到某几个转折点的话,首先是上幼儿园之前,母亲教会了我很多汉字,这为后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其次是2009年中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那时候特别爱看曹文轩的一些儿童文学,开始写一些并不通顺的现代诗歌,再次就是2012年高考结束后,与一段有特殊的经历、特殊的人告别,因为文学创作大多数是有感而发的,酝酿一年之后,2013年达到了二十几年来对文学,尤其是作词热衷程度的高峰,最后是从2014年开始向全国各地的音乐期刊投稿,参加一些原创词曲大赛。

记:那么你是如何得知并参加这个比赛?对于本次获奖有什么感言?

姜:大多数是通过杂志社约稿函和网络得知参赛信息的。对于本次获奖的结果感到出乎意料,因为我参加了上一届的比赛没有获奖,这次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对于有些人和事,明知没结果,也要去尝试,就像我曾写过:“青春就是横冲直撞直至头破血流”,宁愿去面对失败的嘲讽与唾弃,也不要因为没有尝试过的事情而感到遗憾。无论把未来计划得多么精密,它始终只存在于脑海里,而我们大多数人缺乏的不是毅力,而是执行力、判断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于本次比赛的结果,我认为运气居多,曾经观战过一场名为“实力与运气哪个更重要”的辩论赛,长久来看,当然是实力更重要,但我当下只是刚刚找到了文学创作的大门,连一只脚都还没有跨入,可能恰逢组委会的评委那天心情不错,这是契机,就像批阅高考作文一样,不同的老师的审美眼光与审美态度千差万别,文学作品的好坏不该有固定的标准。有很多很好的词作,都有深刻的内涵,很有可能被评委错过了,所以我只是运气好一些罢了。

记:《背面朝阳》这部作品是在什么情况下如何创作的?是受到了什么灵感和启示?你最喜欢其中哪句歌词?为什么?

姜:《背面朝阳》创作时间于2013年10月6日,我比较喜欢的是最后一句,两年前的创作“雕琢文字”与“卖弄技巧”的痕迹过于明显,以现在的审美眼光来看,我崇尚返璞归真、朴实无华、平淡中见警策的文风,而不仅仅流于技巧与刻意的雕琢。总体来看,该词只是当年一个懵懂小女孩在不懂情感真谛的情况下的无病呻吟之作,2013年的作品,在现在看来确实不忍直视。

记:得过这么多荣誉,有什么人或事一直激励着你的吗?

姜:激励我的大多数来自于我欣赏的人,比如屈原、陶渊明、苏轼、杜甫、马克思、毛泽东、阿尔贝·加缪、东野圭吾、霍达、柏杨、韩寒、安妮宝贝(笔名已改为庆山),最喜欢的歌手是陈奕迅,最欣赏的词人是林夕。其余对我产生深刻影响的人有我大学期间的各个专业课老师,无论是在文学创作、鉴赏上,还是在人格的塑造上,他们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但是穷其本源,激励我的人只有我自己,激励我的事是曾受过的一些苦难,我感谢对手、感谢逆境,并且感谢自己,感谢父母给我以生命。

记:在你心目中,怎么样的作品才算好的作品?你的创作理念是什么?

姜:我认为如今的华语乐坛已经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原本的轨道,毕竟时代在发展,网络、科技等发展异常迅速,我们进入了“快餐化”的时代,经济成为了文学、音乐、影视、出版、学术等行业的重要导向,商业性、目的性和功利性过强,哗众取宠、迎合大众的行为十分普遍,导致音乐作品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

好的作品,应当是能经历时间的考验而历久弥新的,好的作品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而是朴素平实的语言、简洁有力的描写,是画面感与叙事性的结合、是深刻内涵的表达,是作者人格魅力的体现,而不仅仅局限于男女之间的小爱,好的作品应该在肩负社会责任与使命的前提下有所反思的大爱之作。千年之后,我们还在学习苏轼、柳永、李清照的词作,而千年之后,有几个人会记得乐坛上还有一首《小苹果》。当下的文坛也是一样的局面,大多数人不读《红楼梦》,却钟爱《小时代》,这个现象值得思想家、教育家、学者、词人等各个领域的人去深思。而我个人的创作理念很简单,就是:写我想写的东西,说我想说的话。

记:在生活中如何把文学和生活相结合?怎样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写作水平?

姜:文学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只要有一颗对世界充满期待和憧憬的心,再辅之以一定的文字驾驭能力,人人都能创作,包括每天写写日记,也算是一种“小创作”。

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还是以增加阅读量为主,读有用的书,多读经典,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精髓之深自然无须赘述。各种体裁、题材,各方面都需要涉猎,读读诺贝尔文学奖、芥川奖、直木奖、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这都是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不仅能提升写作能力,更重要是对于塑造人格与气节大有裨益。古代文学课上,老师曾讲过“性格和人格”的区别,我认为融入在创作中更多的是作者人格的体现,比如屈原“虽九死其尤未悔”、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苏轼“拣尽寒枝不肯栖”、“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都是作者人格魅力的体现。

多从经典当中汲取精髓,如香港林夕的《百年孤独》出自于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李焯雄创作的《红玫瑰》、《白玫瑰》是来源于张爱玲小说《红玫瑰和白玫瑰》,陈信荣填的《寂寞沙洲冷》出自于苏轼《卜算子》中诗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记:觉得汉语言的学习对歌词创作方面有没有帮助?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或是学校的文学爱好者有什么经验传授?

姜:前者的答案是肯定的。文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承载着着作者的气节,增加了我们对文学的鉴赏和批评能力,语言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使我们的文字驾驭能力有所提升。经验就是多读、多写,虽然我读过的书少之甚少,能称得上经典的更是屈指可数,但是还是建议大家多读能够经历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多向一些文学大家汲取精髓。创作本身是没有模板的,需要你们去开创。

仅仅从作词方面来讲,就像老师建议我的那样,多向古典作家汲取经验吧,古代乐坛的词作水准其实比当下乐坛的水准要高出许多,甚至是不可同日而语。

记:可不可以谈谈未来的打算?特别是在专业上、在文学创作上。会以歌词创作为本职工作吗?

姜:将兴趣与工作相结合,是一件非常奢侈,且需要很大的毅力、很强的实力才能做到的事情。我深感自身的沧海一粟与鞭长莫及,目前在现实与梦想的罅隙里垂死挣扎,力求超脱。这个问题还涉及到“职业”与“事业”的关系了,我一直认为大多数人的工作只能算是职业,因为他们只是为了经济基础去工作,而只有小部分人的工作才算是“事业”,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是热爱,而这种热爱正好可以让自己获得生活的来源。因此,要将歌词创作变成将来的工作,短时间内无法实现,但是我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奋进,希望能够通过一些平台展现自己,希望将来能有与歌手合作的机会。比如,我参加过台湾华研国际举办的第九届和第十届“全球华人网络词曲创作大赛”的比赛,均未入围。该比赛比较权威,要求参赛作品必须未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并且对词的质量要求很高,因此最近的公开发表的作品和获奖作品均为2012-2013年创作的歌词,计划用近期(2014-2015年)创作的歌词参加下一届的比赛,希望能够在作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梦想成为一名签约词人,在华语乐坛中占领哪怕小小一隅。

文/范宇斌

上一条:双管齐驱 推动学院应用性转型发展——人文学院召开党政联席扩大会议
下一条:人文学子在浙江省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二等奖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4-2020 开云·kaiyun(中国)体育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树人街8号   联系电话:0571-88297122   邮编:310015 浙ICP备:05015558号-5